
拍客在忙啥
本报记者 徐晶卉 实习生 王莹
回到宿舍,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吴习惯性地打开某视频网站,开始浏览各种视频放松放松,重大事件随拍、搞笑视频、追星视频、还有那些让人倍感温馨或发人深省的视频……这些年,小吴看过的视频不下千部,这些视频的原创者,有一个独特的称呼:拍客。
拍客,指的是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各类相机、手机或DV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摄的图像或视频,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后,上传网络并分享、传播影像的人群。很多人说,这是一个网络时代,更是一个拍客的时代,手机、卡片机便携度的提升则增加了"人人都是拍客"的可能,更孕育了拍客文化。日前,本报记者走进了多位知名"拍客",他们拍了些什么?改变过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与他们的聊天中,"拍客"的力量清晰可见。
四条视频换来30万捐款 拍客:王青 (糟糠宝宝)
与这位上海首席拍客见面之前,就已经听闻了她拍摄的诸多作品,比如《板车女孩黄凤》、比如《外滩老人》,说是作品,事实上是一段原生态视频,有的用手机拍摄、有的用卡片机拍摄,这些视频被传上视频网站,通过勾连复杂的社交网络转发,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改变了视频里那些主人公的命运。
大概因为诸多作品聚焦在弱势群体身上,在"拍客"圈子里,糟糠宝宝一直被众人奉为"乞丐帮主"。在人民广场见面的时候,糟糠宝宝告诉记者,多年来,作为一个"拍客",她一直在琢磨聚沙成塔的力量,"并不只有名人才能一呼百应,普通人也有这样的力量。"
也是在人民广场,2008年5月,糟糠宝宝"巧遇"板车女孩黄凤。那时,她正乘着公交车驶过来福士,转头间,看见一张格格不入的大铁床,床上躺着一个男人,推床的却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她的眼神很空洞,也不乞讨也不说话,推得累了就停了下来,靠在床头休息,从铁床下面翻出课本一个人看书……
这场景忽然震撼了糟糠宝宝,她想也没想就跳下车子,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段视频。从女孩的口中得知,他的父亲外出打工时不幸从高楼坠落,如今头部以下高位截瘫,她此次来上海是为父亲治病的,但医生说治这病要很多钱,他们没钱。如今,手上只剩下27元钱,她连怎么回家都不知道。
经过与安徽当地机构的核实,糟糠宝宝将这段视频传上了优酷网。视频上传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算转载数量,仅优酷网一天的点击量就达到百万。当天,全国为此新开了几十个QQ群供爱心网友讨论交流。在互联网的力量下,很快第一笔2万多元的网友捐助被送到了黄凤手上,这笔钱,足够为她的父亲做一次手术。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很快引起轰动,但其致命性的弱点是:一个热潮很快会被无数个新热潮覆盖。为了持续引发社会关注,糟糠宝宝决定跟踪关注,她无数次回访黄凤,先后拍摄了数段跟踪视频,最后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有了主流媒体的报道,事情变得异常顺利,四年来,黄凤共收到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近30万元,他的父亲经过几次手术,已经可以坐在轮椅上,而现在的黄凤,被安微省的一个重点中学录取,也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糟糠宝宝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她没有拍下这段视频、没有传到网络上,没有坚持,现在的黄凤会是怎样的?"我除了能掏出几百元钱,无能为力。"糟糠宝宝说,一段随手拍摄的视频,经过网络传播,为人们所关注,最终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这是她选择用最原始的镜头来记录一切的初衷,这个初衷与去年突然热起来的"随手公益"的目的如出一撤,"我始终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聚沙成塔,就有希望。"
喜欢有梦想的故事 拍客:刘远祥 (芝麻拍客)
2008年5月某天,下午2点,刘远祥像往常一样出门办事,经过北京西站南广场时,一大群围观的人吸引了他的目光。
作为一个"拍客",刘远祥对这种热闹最感兴趣了,"拍客就是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走进人群,他看到一个上身残疾的年轻人在用脚写字,想要求助一张回武汉火车票的钱,"你的脚除了写字还能干什么?""还能发短信呢",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刘远洋匆匆离开,转身瞬间,后面传来一句话,声音很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哭"。当天晚上刘远祥重回火车站,为他买了回家的火车票。一个月后,他只身前往武汉,拍摄了一段"中国阿甘"的视频。
刘远祥毕业于湖北美院美术师范专业,从事的是平面设计工作,作为对美术爱好的延续,他对做"拍客"渐渐上了瘾。只身前往武汉,掏的是他自己的钱,全部的原因是他觉得这里面有故事。
郑心意,故事中的男主角,今年30岁,湖北罗田县匡河乡人,患有"扭转性痉挛",说话困难,穿一件外套就要耗时两分钟,但始终坚持不懈追求自己健康,对社会、家庭没有任何抱怨。通过刘远祥的镜头,这个"中国阿甘"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
"网络世界里有太多负面的舆论和影响,我更看重一些积极向上的有志青年和牛人、达人,看中一些有梦想的题材,让'暖色调'调和整个社会。"刘远祥说。
郑心意的第一段视频,上线至今播放量就超过了100万次,网友评论超过1万条。被郑心意感动的网友不仅在网络上支持,还有更多的实际行动。甘肃兰州的一个男孩,从不做家庭作业,突然有一天,他的父母看见孩子开始安静做作业了,惊讶之余看了孩子点击播放的《中国阿甘的故事》,恍然明白这段视频竟对孩子产生了教育意义;山西一个患有脑瘫的23岁女孩,看了视频后,把自己留了10多年的长辫子卖了,换了130块,委托刘远祥转交给郑心意。
关于阿甘的故事,镜头里没有抓人眼球的视觉形象,而是一个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平民故事,却改变许多人的价值理念。刘远祥说,阿甘的系列故事一共5组视频,历经4年跟踪拍摄。直到上周,他还专程去了湖北,现在的郑心意被接到一个老年公寓里,为武汉一个六十岁退休老人所办:"所有我关注人的重要节点,我都会拍下来,进入我的镜头都是我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衣食相伴的。"
"不管年龄如何,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位置。"刘远祥希望自己和镜头里的那些达人、牛人拥有一样的精神,"拍客身处在老百姓的中间,用真实的镜头记录每一件芝麻小事,这也是我的拍客名叫'芝麻拍客'的原因,拍客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但都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小事,这一连串的记录正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一边旅游一边关注环保 拍客:张云襄 (好摄之途)
"黄牛摊子没了!"张云襄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视频的"功劳"。
2007年末,当时还在东莞打工的张云襄准备买火车票回江西宜春老家,但是排了一整天的队都没买到票,沮丧的他在外面闲逛,一个黄牛摊引起了他的注意:简单的摊子上摆放着去往各处的火车票。
"很多人都买不到票,他们却能买到这么多,只要你加价就能拿到,但是这样做可以吗?"张云襄偷偷掏出手机,拍摄了黄牛卖票的过程,在网上简单处理后发到了某视频网站。没想到的是,视频火了。"两三天后,这些摊子就全没了。"张云襄说。
虽然之前也有拍摄的爱好,用张云襄的话表述,"那都是拍着玩玩的",但是这段意外走红的视频忽然让他发现,社会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从此,张云襄手里的镜头开始聚焦一些社会现象。
流浪女子街头分娩,母女露宿街头、80后打工仔海边浪漫求婚……张云襄不断寻找、不断挖掘,最后干脆来个全职。他是社会问题挖掘者,平均每个月都会旅游多次,同行的人都是将镜头对准自己,而他却选择了镜头向外,探测器似的眼睛探寻着各类值得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
在美丽的漓江,他看到了漓江的另一面:生活垃圾,枯水期源头断水。马不停蹄的拍摄、疯狂的搜集素材,返程后迅速剪辑,上传网络。张云襄在微博上写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如果没有了水会是怎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全国各地还是有很多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现象。如今漓江源头水量减少,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
与漓江相对,泸沽湖的环境保护一样让李云襄"动了心",离湖100米之内不准建房屋、湖里的垃圾每天都有人负责清理……一幕幕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通过他的镜头,让网民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手机到DV再到索尼VEC,从社会问题到环境问题,从感兴趣到抽出时间去拍再到全职。"拍客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分享给别人。"张云襄这样定义拍客,也这样定义自己。

-
16家入驻企业点赞!安顺高新区这家
-
欧洲电池展参展企业:美关税“不确定性”阻碍
-
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163家公司公布半年报 27家业绩增幅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