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综艺节目求变突围

  本报讯(记者 张帆)作为曾经综艺节目中的主流类型,音乐类节目近年来走势渐趋疲软,曾经火爆的选秀潮如今风光不再,一些引进模式类型的节目也难以抹去复制的影子。近期,多档音乐类节目再次回到人们视野,制作者也在尝试努力打破瓶颈:《歌声的翅膀》《音乐大师课》第三季在音乐中关注青少年成长;《金曲捞》《我想和你唱》《跨界歌王》则在模式与音乐内核上为音乐类节目探寻新的天地。

  “童声”成音乐类节目新方向

  近日,《歌声的翅膀》《音乐大师课》第三季先后在江苏卫视和北京卫视开播,而这都是以青少年的音乐成长之路为主题,在近年的音乐综艺节目中可算是独树一帜。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歌声的翅膀》两期联播,各具特色的天籁童声轮番登场,空灵嗓音的“京剧少年”、自创“海浪音”的马来西亚华裔女孩、带来神奇口技与欢乐舞蹈的鄂温克族姐妹花……精彩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其中,10岁小朋友王泓翔演唱的梅派京剧《梨花颂》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而在《音乐大师课3》首期节目中,10岁小泽禹与92岁太爷爷的一份隔代亲情以音乐作为媒介来表达,不仅感动了很多观众,也让这档节目“以情动人、以孝感人”的特色深入人心。

  在以往的音乐节目中,尽管也有小选手出彩,但无论节目模式还是赛制都属“成人化”。国家一级指挥、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艺术总监孟大鹏说:“音乐是一门贵重的艺术,但是这门艺术如果不与人分享,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音乐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以青少年为核心的音乐类节目,在传播天籁童声的背后,有关彰显文化自信与青少年儿童成长的话题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节目制作方也表示,希望能够用孩子的歌声、孩子的故事、老师的情感努力在节目中呈现正向价值观、提升制作水准、成为抵达观众内心的综艺以及值得研判和鼓励的“新综艺”。

  “另类”音乐节目能否突破瓶颈

  在近期播出的音乐类节目中,《金曲捞》“打捞”成为被人们忽视的冷门金曲;《跨界歌王》继续寻找“流落”在演艺圈的“好声音”;《我想和你唱》则将“合家欢”的氛围进行到底。三档节目虽然在节目类型上稍显“另类”,但也为音乐类节目寻求突破上提供了方向。

  《金曲捞》制片人王希接受采访时表示,音乐节目在经历了艺人PK、星素对唱、悬疑竞猜等核心元素之后,他们觉得更应该把着力点“回归到歌曲本身”,“我对音乐节目的核心元素,一直觉得应该是‘好好唱歌,唱好听的歌’,既然要为平台寻求一个新的音乐节目路径,我们选择追求《金曲捞》的原创节目模式。”王希说,这一次做节目他们是“小火慢炖”,“我们要更加花费精力在顺畅的上下文结构与逻辑推演的方式上来呈现歌曲与故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烈火烹油。”

  同样希望音乐类节目回到音乐本身的还有《我想和你唱》的总导演王琴,“做节目的人首先要把自己当成观众,导演组的每一个人在研发创作节目时要去考量,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内容,要传递什么样的态度是观众愿意去接受的,而且要对观众有引导。”在这个基础上,王琴提出了“与其仰望,不如对唱”的设想,“《我想和你唱》不仅仅是一个唱歌的节目,你在这个舞台上会看到人生百态,都是美好的,向上的,开心的,包括素人对明星的情感,明星予以素人的合唱圆梦,这是音乐的力量,是节目的温度,是电视的色彩。”

  在谈到做音乐节目的“秘诀”时,王琴表示:“一个形式是很容易复制的,但灵魂却复制不了。当你有好的内容,并进行心灵的沟通,赋予最真诚的情感表达,这是节目的情怀和灵魂。”


上一篇:综艺节目参加者自曝节目造假:为制造看点进行“表演”

下一篇:一周综艺:《来吧!冠军2》嘉宾阵容升级


编辑推荐
  • 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专家建议建立统一的ESG标准 提升企业“出海”竞

  • 长三角民企新质生产力典型样本发布 安徽多家企

  • 贵阳银行用心用情为小微企业铺设“成长路”